寻找四明英魂王龙英——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游击队基层指战员王龙英的档案与事迹探寻之路
新闻综合广播      2025-05-19 13:44 8864

在余姚、慈溪、宁波解放76周年(1949年5月23日、24日、25日)这一特殊时刻,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然而,笔者却发现在众多革命先烈的记载文谱中,竟难寻浙东游击队基层指战员王龙英(原为余姚横河王家畈人、后区划调整为慈溪横河秦堰村——王家畈村人)的身影。

去年八月,笔者撰写《解放奖章的光辉》(2024年8月2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专题报道)时,首次深入了解到王龙英。他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的一名基层指战员、政治指导员,并荣获解放奖章。那枚熠熠生辉的“解放奖章”与“功劳证”书,见证了他为革命事业的拼搏与奉献,也成为了我们追寻他事迹的珍贵线索。可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这两件荣誉凭证,关于王龙英的其他相关资料却如同石沉大海,难觅踪迹。

为了探寻这位革命先辈的故事,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者踏上了漫长的采访与追踪之路。幸运的是,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王龙英的儿子王小明、女儿王博平。从他们口中,一段尘封的历史逐渐展开:王龙英曾与江震、徐敏并肩战斗。在早期革命生涯中,王龙英在浙东游击队三支队(因为浙东游击队主力部队,又称为“钢铁部队”),曾担任过江震所在中队的班长、排长。江震后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沈阳空军副司令员,被授予中将军衔;徐敏作为浙东游击队指战员,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在军队以师职干部身份光荣退休,定居杭州。江震、徐敏的后代和王龙英的后代王小明等人一直保持着往来。

令人意外的是,在2014年5月《宁波出版社》出版的慈溪、余姚“革命前辈名录”中(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1921——1949),能找到江震、徐敏的名字,王龙英却未被记录其中。2018年前后,王龙英的小儿子王小明怀着对父亲的崇敬与渴望,前往拜访江震、徐敏等(家人),试图核清这段历史,解开王龙英事迹缺失之谜。但彼时江震、徐敏年事已高,诸多细节记忆模糊,加之身体状况欠佳,难以详细回溯往事,随着时间流逝,两位老人也先后离世,使得这段探寻之路愈发艰难。

转机出现在2025年4月。余姚新四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应卫红得知相关讯息后,与徐国芳副秘书长等领导及时给予来电,随后会同王小明、王博平和笔者前往余姚档案局、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经过两次细致核查,终于发现了10多份、20来页有关王龙英的相对完整档案资料。尤为珍贵的是,其中一份“王龙英同志”1947年在四明山(战斗期间)的讲话报告,详实还原了那段峥嵘岁月,成为追溯历史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王小明、王博平还提供了由上海新四军研究会肖强(曾为浙东第二游击纵队秘书兼司令部机关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宁波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指导员)所著的书籍《风暴中成长——浙东游击战争回忆》,该书由江震(时为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作序、傅奎清(时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原南京军区政委、)题词“战斗在四明山上”。该书在61页、88页、115页三处地方提及王龙英与江震、徐敏等人参加战斗的场景。而这些内容,又与档案中王龙英曾荣立一等战功等记录,相互印证,勾勒出更为清晰的战斗图景。

余姚党史办和新四军研究会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给予指导,协助梳理相关资料。尤其珍贵的是,余姚档案局还提供了一份王龙英于1947年期间(浙东游击队“草帽庵”重建人民革命武装)的一份讲话稿。余姚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查找到“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纪念草帽庵建军50周年——核查到1947年5月参加四明山草帽庵建军会议43人,其中王龙英的姓名就在其中。”至此,在多方努力下,王龙英的事迹终于变得清晰饱满,得以回归完整档案。他不再是革命历史中模糊的身影,其英勇无畏的战斗经历、卓越功绩将被永远铭记,激励着后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让这位革命先辈的英魂,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应有的光芒。



注:

以上若有差误,敬请纠正。若相关刊物发表,请加注修改者姓名。


作者:陈志卫

宁波老年大学特邀研究员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海军中校)、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大学兼职教授、宁波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


声明:在宁波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相关新闻

惨!市民骑电瓶车慌张“失手”,加装踏脚又成“凶器”

交通广播 5.19 7859

“消防员叔叔抱我了!”——他们是灭火的勇士也是暖心的大哥哥

交通广播 5.19 9288

【2025年5月19日】宁波新闻早知道

新闻综合广播 5.19 26538

在宁波

为宁波人定制的APP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