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电梯应急救援服务规范》在杭甬两个城市同步正式实施
新闻综合广播      2025-01-21 10:58 839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电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然而电梯困人故障时有发生,影响公众的出行安全,也引发了社会对电梯安全的广泛关注。

今年1月20日首个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电梯应急救援服务规范》在杭甬两个城市同步正式实施,全面推动了电梯应急救援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主持人】为什么要推出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

【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胡一俊主任】杭甬“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重大战略,唱好杭甬“双城记”,对于提升杭甬城市综合能级,辐射带动全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 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圈的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唱好杭甬“双城记”推进高质量发展明确坐标定位,注入强大动力。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全面融入”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联动,全力推动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化在一体化进程中能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2019年8月,甬舟两地达成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推进深化市场体系建设,于2020年提出加快制定甬舟区域标准并推广实施。为唱好杭甬“双城记”,2021年5月,杭甬签订市场监管一体化专项合作协议,在多个领域开展一体化合作;2024年,两地提出推动城市间标准互认,实现杭甬标准一体化。

【主持人】首部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涉及电梯应急救援领域。那么目前宁波的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工作如何?我们乘坐的电梯安全吗?我们被困电梯怎么办? 

【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宁波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应急办主任王盛】随着宁波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电梯已经深深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梯的安全自然成为市民关注的一大民生问题。

关注乘梯安全尤其是解决电梯困人后的应急处置救援问题,宁波电梯应急救援网络已经坚守整整20年。2004年,为积极贯彻省委市委关于 “平安浙江”、“平安宁波”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原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倡议下,宁波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牵头,8家电梯单位共同组建了一个公益性质的社会救援组织“宁波电梯应急救援网络”,负责电梯困人后的应急救援工作。2017年12月,市编办批复同意在宁波市特检院增挂宁波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牌子,主要承担全市电梯等特种设备综合应急处置指挥等工作职能。2018年,宁波电梯应急救援热线96333正式开通,配置24小时值班人员,随时响应电梯困人的应急处置。96333热线开通以来,已处置电梯困人应急救援事件23374起,解救被困乘客43212人,在特种设备领域为建设“平安宁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如果发生电梯故障或者电梯困人事件,市民朋友可以拨打电梯应急救援热线96333,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将及时派遣专业救援人员赶往现场。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结合“区域负责、 就近解困、合理布局、择优选用”的原则构建了以151家签约维保单位为主力、48家公共救援单位60个网格化公益救援点为补充、市电梯专家库为技术支撑,覆盖全宁波大市的三级电梯公共救援体系,确保最短时间救出被困乘客。

【主持人】刚才咱们节目中说了,我市的电梯时很安全的。但是我想,这质量再好的电梯,他总也要产生故障,也会发生电梯困人事件,这就需要咱们的维保单位了。电梯维保单位或者公共救援单位在电梯发生困人时怎么来实施应急救援的?

【宁波市安尔信楼宇设备维护有限公司张耀魁总经理】为了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电梯维保单位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对电梯开展保养工作,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维保,对电梯的机房、井道、轿顶、底坑进行检查,测试报警通话装置以及运行状况等。

当人员被困电梯时,有三种报警方式:首先是轿厢内的报警通话装置,连接到物业的值班室;第二种是拨打维保单位张贴在轿厢的应急救援电话;第三种是拨打96333应急救援电话。维保单位接到困人救援电话以后,会安排附近的维保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进行救援。

市民朋友们,所有的电梯轿厢内是有通风装置的,不会引起窒息,电梯困人是电梯遇到故障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乘客不用太紧张,盲目自救反而会带来二次伤害,立即拨打应急电话,告知自己的确切位置,如果不确定电梯的确切位置,只要告知轿厢内使用标志上6位数的电梯识别码,就可以通过6位数识别码确定电梯的准确位置,便于专业人员更快速的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我单位不仅仅是电梯的签约维保单位,更是宁波市电梯公共应急救援网络发起单位之一,安尔信在海曙区设有公益救援网格点,救援位置为天一广场、鼓楼一带。如果人员被困而签约维保单位无法响应或无法及时到达,96333应急指挥中心会启动“三级救援机制”调度附近公共救援单位专业人员前往救援。从2019年到2024年我单位已合计进行了了31次公益救援,连续 9年在“宁波市电梯维保单位综合量化记分”中获得A级。

【主持人】作为首个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推动杭州与宁波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那么杭州在电梯应急处置方面有什么特色亮点?

【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王黎斌主任】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成立于2010年8月,具体承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组织协调,参与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维保等单位开展应急救援方面的指导工作。

中心搭建的全国首个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集电梯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咨询服务于一体,通过6位电梯识别码实现故障电梯的精准定位,并在全市布设了由38家维保单位组成的近267个救援分中心,建立起覆盖全城的快速救援网络,将分散的救援力量拧成了合力,实现了电梯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同时纳入杭州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与110、119实现无缝对接。

近年来,杭州应急处置中心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开发建设了“电梯智管”系统,并纳入杭州城市大脑48个应用场景之一,成为杭州数字化改革的典型案例。中心在原有系统上继续迭代升级,开发建设集电梯基础数据库、电子地图、电梯安全码、政务服务、动态监管、智慧救援、协同治理、监管改革、智慧电梯于一体的“一库一图一码六大应用场景”的电梯智慧监管体系,并对建设经验持续总结提炼,形成智慧监管的法规标准体系和维保单位信用管理体系,为全国电梯监管改革探路,输出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杭州经验”。在杭州电梯智慧监管体系的运行下,杭州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持人】这部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电梯应急救援服务规范》有什么特色亮点?

【王盛来】《电梯应急救援服务规范》这部标准是在电梯应急处置中心运行多年以来的探索与充分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升而来,在标准起草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实地走访电梯使用单位、签约维保单位、社会救援单位和调查社会公众需求,在充分了解杭甬两地电梯应急救援现状基础上,以落实特种设备两个主体责任为基础,即使用单位是电梯安全管理主体、签约维保单位是电梯应急救援主力,结合应急救援工作责任,明确了使用单位、签约维保单位、社会救援站点、电梯应急处置中心等单位和机构在电梯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构建了电梯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要素,规定了电梯应急救援服务分为三级响应,当电梯发生困人等突发情况后,启动第一级响应,由使用单位组织签约维保单位进行应急救援。如签约维保单位在1 min内无响应或5 min内未出动,启动第二级响应,联系就近的救援站点进行应急救援。在签约维保单位和救援站点均无法实施救援,或无法保证安全救援的情况下,应启动第三级响应,由电梯应急处置中心联系电梯技术专家或应急部门进行应急救援。标准设计了接警、救援实施、后续处置、数据分析和归集等应急救援服务要求,明确具体流程,易于理解和执行,可操作性强,比如:使用单位应在30 s内接听应急救援电话,3 min内启动应急救援,签约维保单位应在1 min内接听应急救援电话,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县级以上城区应不超过30 min,其他地区应不超过1 h等要求。标准将定量指标和定性要求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落实特种设备两个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电梯应急救援服务,有效提高电梯应急处置效率。 

【主持人】制定这部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主任胡一俊】两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赢原则,形成区域地方标准制定“2+X”机制,共同组织制定地方标准,并在区域内适用,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累计制定甬舟区域标准4项、杭甬区域标准1项。

作为杭州与宁波标准互认的首航,《电梯应急救援服务规范》充分考虑两地在电梯应急处置服务方面的共同需求,为电梯应急救援服务过程中各相关方的响应和处置提供了技术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力促进了两地在电梯安全管理领域的协同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在优化区域标准化工作机制、完善区域标准化政策环境、营造区域标准化工作氛围、强化区域特色标准化项目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两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唱响标准声音、发挥标准力量。

【主持人】怎么想到选择电梯应急救援作为首个杭甬“双城记”地方标准,杭甬两地在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做得怎么样?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处副处长黄焕东】电梯事关群众日常出行的安全与便捷,我局作为电梯安全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相关工作。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模式,强化质量安全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全面保障我市电梯的使用安全。近年来,我市电梯安全总体形势保持平稳,未发生使用安全事故。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局扎实开展了“无忧乘梯安民行动”,在电梯应急处置和质量安全提升方面取得成效。其中,全市电梯困人平均救援到达时间下降到11.12分钟,远低于规定的30分钟;每万台电梯日平均故障数下降到0.32次,较2023年下降28%。在推进“无忧乘梯安民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对原有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和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优化。通过地方标准的制定,第一可以进一步完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规范电梯应急救援服务内容,提高电梯处置效率;第二能够进一步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明确相关方职责;第三,也是对我们开展的“无忧乘梯安民行动”总结提升和成果固化。在全省层面来说,我省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是杭州和宁波,杭甬两地在电梯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方面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做法和经验总结。因此,在唱好“双城记”,推动区域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制定首个杭甬“一体化”地方标准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下面,借这个机会,我也简单介绍一下在电梯安全监管方面,我们市场监管部门的一些工作和成效,主要有下面四点: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健全两个“规定”工作机制。指导各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强化监督检查,主动靠前,推动电梯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严格落实总局《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两个规定,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二是推进监管改革,实施电梯检验检测分离。自2024年1月1日起,我市全面实施新版电梯检验规则和电梯自行检测规则,推行检验检测分离改革。实行电梯扫码检验检测,强化对检验检测质量的监督,电梯检验检测做到“应检尽检”。

三是突出隐患排查,加强检查执法力度。结合“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等工作,对重点单位全面开展监督抽查,抽查电梯使用单位3493家。完成190台“汽车电梯”的全覆盖专项整治,发现并封闭隐患138条。指导各地在日常监督检查、投诉举报处理中,加强执法力度,形成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高压态势。全市出动执法人员排查违法使用电梯2396人次,查办电梯相关违法违规案件111起,其中查处电梯维保相关案件73起。督促相关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检测单位依法依规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

四是加强源头管控,开展信用评定和质量抽查。强化对电梯维保单位的信用监管,优化电梯维保单位信用监管政策及量化评定细则,完成对全市140余家单位的信用等级评定,将全市电梯维保单位划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导向机制。同时加大维保质量抽查力度,完成对全市所有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抽查,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

下一步,我们将以《电梯应急救援服务规范》标准的应用为契机,不断升级提升96333特种设备应急处置指挥平台,加强电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保障我市电梯平稳运行,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与安全。

【主持人】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我也想请王盛主任给大家普及一下乘坐电梯的知识,在乘坐电梯时咱们要注意些什么?

(1、乘坐电梯,首先要注意查看电梯内有没有《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并留意标志内应急救援电话和识别码。2、进入电梯前,一定要注意观察电梯轿厢是不是在该楼层位置,冒然进入很可能因电梯轿厢不在平层位置而发生绊倒甚至坠落。3、电梯在正常运行中,不要在电梯内蹦跳,不要倚靠在电梯的轿门或层门上,也不要在轿门和层门之间逗留。另外,不要撞击、踢打、撬动,或以不安全方式企图打开运行着的电梯轿门和层门。4、乘客被困电梯请保持冷静,轿厢内部不是完全封闭结构,没有窒息危险。使用紧急通话装置或手机与电梯管理单位取得联系,或拨打 96333 电梯应急救援电话。切勿自行强开电梯门,避免高空坠落或受伤,一定要等候专业人员救援。

乘坐自动扶梯注意事项。在上自动扶梯前,一定要看清楚运行方向, 在踏入扶梯时要小心。不要光脚或穿着松鞋带的鞋子乘坐扶梯。穿长裙子或手拎物品乘坐扶梯时,请留意裙摆和物品,谨防被挂住。进入扶梯时,不要踩在两个阶梯的交界处,以免扶梯运行至倾斜段时,因前后阶梯的高差而摔倒。乘坐扶梯时,紧握扶手,双脚稳站在梯级内,扶梯梯级四周黄线和梳齿板都是是较为危险的部位,乘客应尽量避免身体触及此处。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靠在扶梯两边或倚在扶手上,容易被带倒。还有的人因为赶时间,会在自动扶梯上跑步,这样不但增大摔倒的几率, 也容易引起自动扶梯故障。当扶梯出现突发状况,如前面的乘客不慎倒下时,应大声呼救位于扶梯出入口人员,自动扶梯的出入口都有急停按钮,遇到紧急情况时,快速按动按钮让扶梯停下来。

【主持人】电梯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乘客被困电梯时,请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可采取以下几种求救方法:

1、按下轿厢内的紧急报警电话,一般公共场所的电梯都设有监控值班室,有 24 小时值班人员接听电话,并有完整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2、如手机有信号时也可以拨打轿厢内《特种设备使用标志》上的救援平台电话:96333(宁波市公共应急处置中心),提供设备识别码(电梯的唯一电子身份证)。或拨打维保单位的应急救援电话。

3、如报警电话无人接听,手机无信号时,在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镇定,伺机求援,注意倾听外面的动静,如有行人经过时,可脱下鞋子拍门或呼救,设法引起的其他人注意。

注意:非专业人员的错误救援操作,可能会导致发生人员伤亡及安全事故。



声明:在宁波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

相关新闻

【2025年7月4日】宁波新闻早知道

新闻综合广播 13天前 31674

一起发掘病理数据“富矿”的无限可能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科技资源对接开放日活动举行

新闻综合广播 13天前 1408

《消闲午间宁波腔调周末版》节目倾听宁波、享受宁波话题:宁波老字号:宁波二百之滋补品

经济广播 13天前 9519

在宁波

为宁波人定制的APP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