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库同心,山海共融。2025年是宁波对口支援库车十五周年,也是第十一批宁波援疆干部人才进疆第三年。这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跨越4500公里的双向应答——从东海之滨到大漠边陲,一批批援疆人用脚印在戈壁滩写下“甬能量”,一趟趟物流专列跨越千里,满载着宁波人民的深情厚谊。
从“物援”到“心连”,从“输血”到“造血”,“甬库在一起”是荒漠大棚里红艳欲滴的草莓,是库车校园里同步直播的宁波课堂,更是两地孩子共绘“我的家在中国”的蜡笔画。甬库同心,从来不是地理的奇迹,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援疆”二字已淬炼成“共绘新‘疆’来”的生命契约。
初夏,宁波广电集团广播民生中心采访团队来到库车,探寻宁波援疆新篇章,感受援疆工作的强劲脉动。
今天推出宁波对口支援库车15周年特别报道 ——《甬库同心十五载:共绘新“疆”来》第七篇:
千年丝路“手牵手”
甬库文化“乐交融”
老粮仓蝶变非遗工坊,传统技艺“活”起来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一座曾经闲置的老粮仓如今已是热闹非凡。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这里蝶变为“龟兹非遗工坊”,自年初开放以来,迅速成为市民推荐、游客探寻当地文化的热门打卡地。
走进工坊,手工艺人们正专注地制作着非遗毛毡、绘制农民画,悠扬的琴声萦绕其间。布局精巧的工坊设有制作、体验、展示等多个区域,涵盖25种非遗项目,让游客能一站式“零距离”感受千年龟兹的非遗魅力。
库车市热斯坦街道文旅干部阿达来提•阿不都热依木介绍:“龟兹非遗工坊现在成了集展示、制作、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斯马依•阿布拉在库车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画家,非遗工坊开张后,他也申请进驻了:“工坊环境这么好,线上线下都能卖作品。看到游客喜欢,我信心也更足了!”
体验区人气最旺。来自江苏的李先生正认真在葫芦上画画:“十来块钱就能亲手画一个带回家,还能了解这门技艺,感觉特别值,比光看有意思多了!”
一旁,本地小朋友热法提也兴奋地对妈妈说:“以后每周都带我来吧!这里的陶艺特别好玩!”
阿达来提•阿不都热依木告诉记者,“龟兹非遗工坊是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专项资金支持下打造的。这里不仅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展示平台,还通过文化活动、研学旅行吸引游客,并运用互联网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体验非遗魅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杏花之约》舞动龟兹,绘就丝路新画卷
今年4月12日起,大型原创歌舞剧《杏花之约·丝路龟兹》在库车大馕城正式开演。该剧以古今对话的形式,将龟兹乐舞、石窟壁画与诗词意境完美融合,带领观众穿越千年,重温古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
剧中,一段集音乐、舞蹈和杂技为一体的萨玛瓦尔舞尤为引人注目——它正是源自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精品舞剧《爷爷的萨玛瓦尔》。 萨玛瓦尔舞,这一由古龟兹人接待宾客仪式演变而来的艺术,是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誉为“新疆歌舞大熊猫”,会跳的人寥寥无几。
库车演艺团团长尼牙孜·艾力告诉记者,为了让萨玛瓦尔舞这一珍贵的舞蹈艺术在舞台上重焕生机,演员们每天坚持刻苦训练,彼此间加油鼓劲,12小时高强度练习,一个动作重复上千遍,连休息时间都还顶着8公斤重的萨玛瓦尔。幕后的艰苦付出,终于换来了舞台上的绚丽绽放。“大家就想着,一定要把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精品舞剧的诞生与成功,也离不开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鼎力支持。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投入专项资金,解决了排练场地、设备问题,并提供了专业创作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会有《爷爷的萨玛瓦尔》。”尼牙孜·艾力动情地说。
在多方努力下,《爷爷的萨玛瓦尔》不仅在国内巡演广受好评,其精华片段更在《杏花之约·丝路龟兹》中绽放光彩,两者共同成为展示库车文化的重要名片。
此外,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还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库车演艺团每年赴宁波演出,既为在甬库车籍学生送去乡音,也让宁波市民领略西域风情。演出期间,艺术团还着力推介库车文旅资源,促进两地的深度合作。
“我们正计划在舞剧中融入宁波元素,比如借鉴传统戏曲的表演技法等,到时候我还要去宁波找戏曲老师好好学上一段时间。”尼牙孜·艾力透露。
百姓喜闻乐见,文化润疆 “润物细无声”
“文化润疆的核心在于让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库车市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杨勇表示,“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文化润疆工作。”
杨勇指挥长拿起一套特殊的“国语牌”告诉记者,这套由宁波援疆教师倾心研发的游戏牌,巧妙地将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融入趣味游戏,并结合库车实际,贴心设置了低、中、高三级版本。“图文并茂,篆楷双体对照,从汉字起源、文化象征到字形结构,多维度解析,让少数民族朋友学得直观、学得有趣。”
这番匠心设计,点燃了基层的学习热情。“国语牌”在库车多个乡镇推广后,群众参与踊跃,社区反响热烈,小小卡牌,成了连接语言、沟通心灵的桥梁。如今,“国语牌”已经走出库车,在南疆四地州推广开来。
“我们不仅引入宁波的文艺精品,也全力推介库车的非遗文化,促进两地百姓相互了解与欣赏。”杨勇说。
甬库文化在双向交流中结出硕果:援疆项目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话剧《林基路》获评“建党百年十佳作品”;微电影《你的样子》、《你是我的眼》以真实援疆故事传递大爱;甬剧与库车曲子戏同台演绎、龟兹乐舞与青瓷瓯乐巡演,实现了“浙疆文化对话”,促进两地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滋养。
丰富的载体,催生了多彩的活动:“魅力库车”宁波推广周、“文润库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语润浙疆”诗词大赛轮番登场,《走马御史》、《龟兹乐舞》等精品剧目深入基层巡演。这些活动如春风化雨,将多元文化的养分,实实在在地送到了各族群众的身边和心坎。
“文化润疆是细水长流的工程。我们会继续秉持‘润物细无声’,多推‘小而精’的项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库车扎根更深,促进各民族情感交融、心灵相通,携手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面对未来,杨勇信心满满。
声明:在宁波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我们审核处理。